協調兩岸四地法律框架 構建統(tǒng)一政采市場
有效消除內部市場的障礙,是我國政府采購發(fā)展的重要目標。由于我國的特殊情況,香港、澳門和臺灣作為單獨關稅區(qū),天然地與大陸政府采購市場割裂。構建兩岸四地統(tǒng)一的政府采購市場,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行性,這一目標也可以為我國未來政府采購的發(fā)展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港澳臺政采法制現狀
香港政府采購的政策目標是保持公開、公平的競爭和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只有公平、公開和高透明度的程序,才能鼓勵更多的意向投標者參與其中。在公開、公平競爭的條件下,不僅僅能獲得符合要求且極具競爭力的投標書,也能滿足政府部門選擇最符合公眾利益方案的需要,為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提供保證。在采購方式上,香港主要采用四種招標方式,分別為公開招標、選擇性招標、資格預審招標以及單一招標(或限制性招標)。同時,質疑處理投標失當的程序,在香港政采法規(guī)中也有相應條文規(guī)定,為承包商或供應商關于違反采購協議的申訴,提供了處理手段。
相較于香港,澳門的政府采購法律法規(guī)處于相對分散的初級階段。澳門本身的政府采購規(guī)模較小是形成當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澳門政府采購規(guī)模,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約:(1)澳門政府采購范圍僅包括政府行政部門的采購;(2)當地財政狀況和收支政策存在制約;(3)澳門公共事業(yè)經營的范圍有限。進而,澳門的政府采購的立法,現時仍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立法比較分散,這意味著今后澳門加強透明度和開放本地政府市場任重道遠。澳門應該進一步調整本地法律、適應國際規(guī)則。
臺灣地區(qū)政府采購相關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了六個原則,包括公共利益原則、公平合理原則、禁止歧視原則、采購效益原則、專業(yè)判斷原則、適當裁量原則,要求各級機關團體與投標廠商遵守,達到公平、公開、公正、客觀以及確保采購質量與效率的目的。
協調兩岸四地政采法律的必要性
我國加入WTO標志著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正式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作為WTO第143個成員方,我國擁有世界最具潛力的市場。之后,中國臺灣緊隨中國大陸入世,在WTO框架內從此出現“一國四方”(四方指的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的獨特現象。由此,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充分利用多邊貿易自由化的例外規(guī)則,推動“一國四方”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成為大勢所趨。
推動兩岸四地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背景,為協調兩岸四地的政采法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兩岸四地的政府采購規(guī)模相差巨大,兩岸四地政府采購法律體系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表明要推進我國兩岸四地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必須協調其政府采購法律。
協調兩岸四地政采法律的基礎
對照港、澳地區(qū)的政府采購方面法規(guī)與大陸相關法律體系現狀,諸多相似之處為日后兩岸四地的法律協調提供了良好的基礎:(1)立法上,兩岸四地均注意參照和采納政府采購國際規(guī)則的有關規(guī)定,體現與國際接軌的良好趨勢;(2)在政府采購規(guī)則以及具體法律條文等方面,兩岸四地在表述上也極其相近;(3)在加入GPA方面,香港是1981年GPA的締約方,臺灣也于2009年7月成為GPA的締約方,大陸方面加入GPA的談判也在日程之中,加入GPA只是時間問題。
結合我國目前正積極籌措的“在兩岸四地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背景以及以上兩岸四地政府采購法律體系的現狀,可以看出,從政府采購市場的規(guī)制方面著手建立共同體系,不失為一條良策。
協調兩岸四地政采法律的構想
站在內部立法體系角度,基于目前兩岸四地各自政府采購法律框架基本相同,政府采購規(guī)則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的良好前提條件,在協調兩岸四地政府采購法律的具體操作中,筆者提出如下構想:
?。ㄒ唬┙砂端牡毓餐恼少徱?guī)則框架。目前兩岸四地現有的政府采購規(guī)則,無一不借鑒了政府采購國際規(guī)則,都是在符合GPA的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制定起來的,規(guī)則之間具有良好的相似度。因此建議建立兩岸四地共同的政府采購規(guī)則框架,統(tǒng)一諸多政府采購規(guī)則,以便兩岸四地政府的采購主體與供應商或承包商之間更順暢地進行相關政府采購活動。
?。ǘ┙砂端牡毓餐摹ⅹ毩⒌恼少徺|疑處理機構,作為執(zhí)行政府采購法律體系中質疑程序的重要機關。一個兩岸四地共同的、獨立的政府采購質疑處理機構,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促進兩岸四地大市場的形成。具體操作中,質疑機構成員建議由兩岸四地的政府采購專家共同組成。
?。ㄈ┙砂端牡亟y(tǒng)一的政府采購電子平臺。政府采購電子化,已經在我國很多地區(qū)推廣運用。利用網絡手段進行采購,已經成為政府采購發(fā)展的大趨勢。據統(tǒng)計,大陸目前已有300多家政府采購中心建立起自身的政府采購網絡平臺,更多的政府采購部門也正在積極搭建自己的政采網絡平臺的。相應地,香港和澳門也各自擁有官方的政府采購網。兩岸四地紛紛將電子化網絡手段引入政府采購領域,從而大大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已經得到也必然將得到更多的采購部門與供應商的共同青睞。由此,建立兩岸四地統(tǒng)一的政府采購電子平臺,即共同建立一個政府采購網,可以更好地為協調兩岸四地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發(fā)揮作用。(作者單位: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