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市國資委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各類公共資源交易11165宗,交易額2867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市內國有資產成交48億元、同比增長6%。
據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呈現出四個特點。
一是基建投資提速。工程建設招投標成交1730億元、同比增長20%,數字重慶云平臺、“兩江四岸”治理提升、渝長高速復線連接道工程等“兩新一重”項目加快實施。
二是土地交易活躍。土地出讓成交848億元、同比下降5%。其中,主城區(qū)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成交644億元、同比增長4%,增值率11%,近期成交的高新區(qū)西永組團O分區(qū)、九龍坡區(qū)大楊石組團C分區(qū)兩宗地塊分別溢價43%、37%,有效激發(fā)了交易活力,穩(wěn)住了市場預期。
三是國企改革穩(wěn)步推進。市內國有資產成交48億元、同比增長6%,例如渝康公司混改、江北區(qū)鵬域地產轉讓等項目順利完成。
四是政府采購有序開展。政府采購成交72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資金被精準用于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民生領域。
據悉,近年來,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大數據智能化、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于交易場地管理,建成“云+網+端”智能綜合管控平臺,產權交易從全程“網上辦”到全程“掌上辦”。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收費整體下降80%,全市市場主體節(jié)約交易成本2億元以上,到現場辦理的環(huán)節(jié)減少75%,投標保證金退還時限由法定5日壓縮為2個工作日。
通過對條件、流程、服務、質量等明確標準,可讓整個交易可跟蹤、可追溯,實現陽光交易。
近日,重慶還正式啟動公共資源交易國家標準化試點。力爭明年底,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質量市場主體滿意率達95%以上,助力全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huán)境優(yōu)化。
據介紹,試點包括建立健全全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體系、標準轉化機制、創(chuàng)建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品牌等,從而建立起“標準化+工程建設招投標”“標準化+政府采購”“標準化+產權交易”“標準化+土地及礦業(yè)權交易”等一套完整標準化交易服務體系。
通過一系列舉措,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實現各服務事項標準覆蓋率達100%,標準有效實施率達90%以上,推進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轉變,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交易成本。
來源: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