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政策功能應考慮成本與收益
http://lureaesthetics.com
發(fā)布日期:2013年02月20日
最近幾年政府采購領域出現(xiàn)了政策功能“熱”,財政部門會同其他部門出臺了不少有關支持節(jié)能、環(huán)保、扶持中小企業(yè)等方面的規(guī)范性文件。這些規(guī)范性文件的出臺,對于實現(xiàn)《政府采購法》第九條規(guī)定的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發(fā)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制度經濟學的觀點,是否實施一項新的制度取決于這項制度的供給和需求,供給是人類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歐美等國家的政府采購開展較早,為我國的政府采購制度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供給。包括我國《政府采購法》都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聯(lián)合國《采購示范法》的借鑒??梢哉f供給十分的充分,甚至供大于求,這也讓政府采購制度的研究者和政策的制訂者眼花繚亂。在需求方面,則應取決于實施這項制度后收益與成本的比較。在收益方面,我們可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綠色采購、扶植中小企業(yè)、購買國貨,肯定都是有收益的。這不僅因為政府采購本身,還因為它對于商業(yè)采購、個人采購有乘數(shù)效應。但收益到底有多大,卻很少有嚴密的論證。在成本方面呢?由于問題過于復雜,所以國內國際在這方面的研究都不多。
在筆者看來,實施一項政府采購政策,成本需要從采購人、供應商和社會3方面進行考量,至少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成本:
一是采購政策與采購基本目標(即價格、質量和時間)的沖突,比如綠色產品的價格高于普通產品,中小企業(yè)提供的服務質量不如大企業(yè)等等。
二是與其他政策功能之間的沖突,比如國產貨物環(huán)保指標往往不如進口貨物。
三是對采購透明度的影響,加入政策功能采購評標的復雜性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都會增加。
四是對采購機構、采購人員以及供應商的能力提出較高要求。
五是媒體和公眾對政府采購的理解,比如當前多數(shù)大眾媒體和社會公眾普遍不能接受政府采購時間上的拖延或價格上的偏高。
實施一項政府采購政策會產生如此之多的成本。對于前兩項成本,需要在各種(基本和非基本的)目標之間找到平衡點;透明度成本可以通過采購技術的提升,如電子化手段的應用得到逐步降低;后兩項成本,則需要通過制度建設、培訓和宣傳逐步降低??傊?,如果不能確信成本低于收益,也就不能確定有這種制度需求,此時即便有供給,也就是國際經驗,我們大可不必盲目借鑒,而應考慮實現(xiàn)同樣的社會經濟目標,在我國是否由于國情的不同,有政府采購之外的手段可以使用。(作者: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趙勇)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