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代理進入微利時代?
http://lureaesthetics.com/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1年07月14日
政府采購代理服務是微利或虧損執(zhí)業(yè)嗎?
最近,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分散采購的預算額度相較于集采項目要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政府采購程序中所必須的場地、專家等各項費用樣樣不少,這讓一些代理機構陷入了“小的項目不愿接,大的項目接不到”的惡性循環(huán);而另一種聲音認為,有人把政府采購代理當雞肋,也有人拿他當寶貝,現(xiàn)在想要申請資質的大有人在。僅河北省今年就有19家機構申請政府采購代理資格。
政府采購代理服務真的是微利執(zhí)業(yè)嗎?采購代理是雞肋還是寶貝?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了代理機構、監(jiān)管部門和專家。
項目越小越“微利”?
北京一家代理機構總經(jīng)理告訴記者,相比較于他們公司擁有的建筑類代理服務資質,政府采購代理服務讓她感到有些無奈,主要原因在于分散采購的預算較小,但是諸如專家費用、場地、標書制作、質疑投訴處理等各種運營成本等卻不能少,同時剛起步的政府采購業(yè)務不容易拓展,公司是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來對之。而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在建筑領域,該公司輕車熟路,且項目標的額高得多,“來錢快”,該經(jīng)理說。某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在對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進行調查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公司寧愿往工程業(yè)務投入更多,而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代理業(yè)務的投入?yún)s被壓縮,空間慢慢被“擠占”得越來越小,甚至被邊緣化。
一家長期從事招投標業(yè)務的業(yè)內專家很了解一些代理機構的心理:“能吃肉為什么要吃窩頭?當然,連飯都吃不上當然窩頭也是香的?!毖酝庵饩褪桥c那些資金大,代理費用高的項目相比,政府采購代理成了“雞肋”。
四川一家以政府采購代理服務為主業(yè)的公司負責人左先生告訴記者,參照《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的收費標準,10萬元的貨物或服務代理項目,代理費1500元,“這是名符其實的微利?!弊笙壬f,“我算了一下,做一個項目要想盈利,采 購預算至少要在20萬元以上才有點賺頭。上千萬元的項目,一年不過10個?!?
記者算了算,如果用1500元加上銷售標書的費用,去減專家、場地、人工、工本費等成本的話,代理機構的確有可能會“所剩無幾”。
湖南一家大型招標公司的負責人曹先生說:“服務費一兩千元的時候,就是虧本在做?!钡麄冞€有其他資質的招標業(yè)務作為支撐,那些小型代理機構就困難了,“他們擔心經(jīng)營業(yè)績,尤其是61號令頒布以后,他們有可能因業(yè)績不足而喪失資質,如此下去恐怕難以為繼。”曹先生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代理機構間的惡性競爭,相互壓價,使得按國家規(guī)定的收費標準得不到支持,而暗地里亂收費卻無人查處,加之場地等成本的增加,代理機構在虧損或微利從事采購代理。左先生同意道:“如果沒有收費標準做指導的話,價格競爭會更慘烈?!?
代理機構應該算“總賬”
“有人可是會拿雞肋當寶貝,對于整個政府采購代理市場我一點也不擔心。”面對代理機構的上述擔憂,某地監(jiān)管部門負責人輕松回應。該省今年仍有多家公司申請政府采購代理資質,他認為,政府采購業(yè)務總體上不太可能虧損,關鍵是代理機構是否認真對待?!叭魏我粋€領域都有做得好或壞的,你‘功課’做足了,自然有大的項目來,政府采購項目上千萬的也有,但這種項目肯定要找好的代理機構來做?!?
“其實這與經(jīng)營觀念有關,有時候就是要做口碑,然后慢慢發(fā)展等待時機。不做小生意,大生意怎么會來?”左先生說,他們公司長期以來對業(yè)務不挑不撿,不管預算多小“來者不拒”,注重服務水平,成立3年來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和口碑,目前的業(yè)務特點是“中間粗,兩頭尖”,即100萬元以下和上千萬元的政府采購項目相對較少,而主營業(yè)務則是集中在幾百萬元的金額范圍,從而保持了總體上的贏利。
曹先生指出,既然申請了政府采購代理資質,就要重視,這也關乎一家代理機構的整體形象,“如果你有這項業(yè)務卻不去做,相應的業(yè)務機構處在空耗之中,更劃不來?!辈芟壬f。
專家:單項收費“只能微利”
對于政府采購項目出現(xiàn)“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中央財經(jīng)大學教授徐煥東分析道:大量的工程采購游離于政府采購之外,政府采購的特色是集中采購,分散采購業(yè)務再分攤到每家代理機構,就可能導致微利;代理機構是服務于采購人的,如果收取很高的代理費或者有很豐厚的利潤,采購成本就會增加,那么采購人為什么不轉而選擇不收費的集采機構呢?收費比例太高政府采購“不合算”,也不利于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所以這項服務“只能是微利”。
徐煥東建議,政府采購代理服務收費應該制定出基本的收費標準作為參照,例如要考慮到代理業(yè)務的工作量,有些工作是有重復性的,就不應收費太高。曹先生也希望規(guī)范代理機構收費行為。他建議:“監(jiān)管部門可以做個調查,看看政府采購市場的代理機構是否已經(jīng)能夠滿足當?shù)氐臉I(yè)務需求,還是已經(jīng)業(yè)務飽和了,如果是,就適當?shù)厥站o口子,在一段時間內不要再增加數(shù)量才好。當然,要保留表現(xiàn)好的代理機構。因為有些新的代理機構對政策和專業(yè)并不了解,而這個行業(yè)往往需要比較成熟的執(zhí)業(yè)者,如果大家都只是為了賺錢進入這個領域,甚至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辦到資質,這樣形成不了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據(jù)了解,現(xiàn)在很多地方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采取了樹立先進典型的做法,例如浙江、安徽等省對代理機構考核時“評星定級”,讓“榜樣”凸顯出來,充分肯定,防止低水平的公司進入政府采購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惡性競爭。而對于代理機構自身來說,正如左先生所言,政府采購代理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也許你這單生意沒有賺錢,但是卻多了一個潛在客戶,當你的代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方面被越來越多的業(yè)主認可之后,自然會有大的項目找上門來。”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最近,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分散采購的預算額度相較于集采項目要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政府采購程序中所必須的場地、專家等各項費用樣樣不少,這讓一些代理機構陷入了“小的項目不愿接,大的項目接不到”的惡性循環(huán);而另一種聲音認為,有人把政府采購代理當雞肋,也有人拿他當寶貝,現(xiàn)在想要申請資質的大有人在。僅河北省今年就有19家機構申請政府采購代理資格。
政府采購代理服務真的是微利執(zhí)業(yè)嗎?采購代理是雞肋還是寶貝?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了代理機構、監(jiān)管部門和專家。
項目越小越“微利”?
北京一家代理機構總經(jīng)理告訴記者,相比較于他們公司擁有的建筑類代理服務資質,政府采購代理服務讓她感到有些無奈,主要原因在于分散采購的預算較小,但是諸如專家費用、場地、標書制作、質疑投訴處理等各種運營成本等卻不能少,同時剛起步的政府采購業(yè)務不容易拓展,公司是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來對之。而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在建筑領域,該公司輕車熟路,且項目標的額高得多,“來錢快”,該經(jīng)理說。某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在對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進行調查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公司寧愿往工程業(yè)務投入更多,而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代理業(yè)務的投入?yún)s被壓縮,空間慢慢被“擠占”得越來越小,甚至被邊緣化。
一家長期從事招投標業(yè)務的業(yè)內專家很了解一些代理機構的心理:“能吃肉為什么要吃窩頭?當然,連飯都吃不上當然窩頭也是香的?!毖酝庵饩褪桥c那些資金大,代理費用高的項目相比,政府采購代理成了“雞肋”。
四川一家以政府采購代理服務為主業(yè)的公司負責人左先生告訴記者,參照《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的收費標準,10萬元的貨物或服務代理項目,代理費1500元,“這是名符其實的微利?!弊笙壬f,“我算了一下,做一個項目要想盈利,采 購預算至少要在20萬元以上才有點賺頭。上千萬元的項目,一年不過10個?!?
記者算了算,如果用1500元加上銷售標書的費用,去減專家、場地、人工、工本費等成本的話,代理機構的確有可能會“所剩無幾”。
湖南一家大型招標公司的負責人曹先生說:“服務費一兩千元的時候,就是虧本在做?!钡麄冞€有其他資質的招標業(yè)務作為支撐,那些小型代理機構就困難了,“他們擔心經(jīng)營業(yè)績,尤其是61號令頒布以后,他們有可能因業(yè)績不足而喪失資質,如此下去恐怕難以為繼。”曹先生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代理機構間的惡性競爭,相互壓價,使得按國家規(guī)定的收費標準得不到支持,而暗地里亂收費卻無人查處,加之場地等成本的增加,代理機構在虧損或微利從事采購代理。左先生同意道:“如果沒有收費標準做指導的話,價格競爭會更慘烈?!?
代理機構應該算“總賬”
“有人可是會拿雞肋當寶貝,對于整個政府采購代理市場我一點也不擔心。”面對代理機構的上述擔憂,某地監(jiān)管部門負責人輕松回應。該省今年仍有多家公司申請政府采購代理資質,他認為,政府采購業(yè)務總體上不太可能虧損,關鍵是代理機構是否認真對待?!叭魏我粋€領域都有做得好或壞的,你‘功課’做足了,自然有大的項目來,政府采購項目上千萬的也有,但這種項目肯定要找好的代理機構來做?!?
“其實這與經(jīng)營觀念有關,有時候就是要做口碑,然后慢慢發(fā)展等待時機。不做小生意,大生意怎么會來?”左先生說,他們公司長期以來對業(yè)務不挑不撿,不管預算多小“來者不拒”,注重服務水平,成立3年來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和口碑,目前的業(yè)務特點是“中間粗,兩頭尖”,即100萬元以下和上千萬元的政府采購項目相對較少,而主營業(yè)務則是集中在幾百萬元的金額范圍,從而保持了總體上的贏利。
曹先生指出,既然申請了政府采購代理資質,就要重視,這也關乎一家代理機構的整體形象,“如果你有這項業(yè)務卻不去做,相應的業(yè)務機構處在空耗之中,更劃不來?!辈芟壬f。
專家:單項收費“只能微利”
對于政府采購項目出現(xiàn)“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中央財經(jīng)大學教授徐煥東分析道:大量的工程采購游離于政府采購之外,政府采購的特色是集中采購,分散采購業(yè)務再分攤到每家代理機構,就可能導致微利;代理機構是服務于采購人的,如果收取很高的代理費或者有很豐厚的利潤,采購成本就會增加,那么采購人為什么不轉而選擇不收費的集采機構呢?收費比例太高政府采購“不合算”,也不利于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所以這項服務“只能是微利”。
徐煥東建議,政府采購代理服務收費應該制定出基本的收費標準作為參照,例如要考慮到代理業(yè)務的工作量,有些工作是有重復性的,就不應收費太高。曹先生也希望規(guī)范代理機構收費行為。他建議:“監(jiān)管部門可以做個調查,看看政府采購市場的代理機構是否已經(jīng)能夠滿足當?shù)氐臉I(yè)務需求,還是已經(jīng)業(yè)務飽和了,如果是,就適當?shù)厥站o口子,在一段時間內不要再增加數(shù)量才好。當然,要保留表現(xiàn)好的代理機構。因為有些新的代理機構對政策和專業(yè)并不了解,而這個行業(yè)往往需要比較成熟的執(zhí)業(yè)者,如果大家都只是為了賺錢進入這個領域,甚至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辦到資質,這樣形成不了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據(jù)了解,現(xiàn)在很多地方政府采購監(jiān)管部門采取了樹立先進典型的做法,例如浙江、安徽等省對代理機構考核時“評星定級”,讓“榜樣”凸顯出來,充分肯定,防止低水平的公司進入政府采購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惡性競爭。而對于代理機構自身來說,正如左先生所言,政府采購代理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也許你這單生意沒有賺錢,但是卻多了一個潛在客戶,當你的代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方面被越來越多的業(yè)主認可之后,自然會有大的項目找上門來。”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