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招標采購單位根據招標采購具體情況,經事先約定,可以組織潛在投標人召開開標前的答疑會。召開答疑會,可以讓招標采購單位解釋招標文件、解答供應商提出的疑問,也可以讓潛在投標人提出問題、排除疑慮,是搭建招標采購單位與潛在投標人之間溝通橋梁的平臺。
答疑會召開條件
在政府采購實踐中,何種采購情況下需要組織召開答疑會?這是能否用好溝通平臺的關鍵。筆者認為,競爭充分行業(yè)或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需要組織召開答疑會。
為競爭充分行業(yè)的項目組織召開答疑會,但不能泄露潛在投標人信息 按照政府采購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在開標前的某些特定環(huán)節(jié)需要實行保密管理,如潛在投標人報名名單的“保密登記”,開標前評委的“保密抽取”等。在競爭激烈、充分有效的情況下,答疑會既不會提前泄露影響公正的投標人信息,又可以達到溝通目的,符合采購要求。
為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組織召開答疑會,是順暢招標流程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招標采購單位可以根據項目技術含量值,判斷是否需要采取答疑會形式?;跐撛谕稑巳丝赡軐夹g含量較高項目的技術要求存在疑問的情況,答疑會的召開是有必要的。通過答疑會平臺,有關當事人就招標項目進行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遵循公平原則,樹立了“陽光采購”形象。
運用不當易存在問題
答疑會是招標活動中普遍采用的溝通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如果組只不當,有時卻會取得反面效果,“畫蛇添足”。
泄露投標人名單 為所屬競爭不充分行業(yè)的項目召開答疑會,在有效競爭缺乏的情況下,潛在投標人名單是保證采購公平的要素之一。泄露名單,可能導致“暗箱操作”,損害有關當事人利益。
為“串標”留下空間 原本從事項目經營供應商的有限性,加上召開答疑會提前“亮相”,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投標人之間的串謀機會,以表面合法形式掩蓋了非法手段,損害了采購人及國家利益。
構建防范約束制度
建立多種答疑方式并用制度 答疑是招標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有關部門應建立以召開答疑會、書面提問、解答相結合的制度,加強溝通方式管理,實現公開與公平相平衡。招標采購單位通過采購信息檔案資料,可以利用違法行為信息及對競爭不充分行業(yè)的判斷,采用書面提問、解答方式,防止投標人“串標”、“圍標”行為。
建立違法供應商嚴懲制度,實行“一票否決制” 完善的制度體系是塑造良好采購環(huán)境的前提。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部門要細化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加大處罰力度,除沒收保證金外,還可以采取延長禁入政府采購領域的期限,聯(lián)合推行“供應商信譽”制度等措施。一旦供應商觸犯采購規(guī)則,就“一票否決”,即被取消在規(guī)定期限內的政府采購參與資格。
運用網絡化答疑軟件,推行“匿名式”公開化交流辦法 潛在投標人可在招標代理人組織下,利用軟件功能,匿名參與交流,直觀了解情況。既可以與其他潛在投標人商討標書技術條件,又可以直接向招標采購單位提問交流。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召開答疑會而導致潛在投標人信息的泄露,又可改善單一的書面提問、解答方式的不充分性。
沈福榮 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