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規(guī)范堵漏洞
修訂競爭性談判文件樣本
在組織采購過程中,筆者及政府采購中心工作人員發(fā)現競爭性談判采購項目,高價中標現象偶有發(fā)生,經調查后發(fā)現,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競爭性談判采購過程中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比如:在談判過程中需要根據所有參與談判的供應商報出的技術情況和服務水平,相應修改技術指標和商務條款。而國家和省級都沒有對競爭性談判的具體評分標準作出詳細規(guī)定,只能根據參與談判供應商之間的差距(檔次不同)打出不同的分。這樣技術水平高、服務好的供應商得分就會高,中標概率也較大,但其中標價卻不一定為較低價格,易造成高價或較高價格談判商中標。二是由于競爭性談判采購允許采購人代表會同評審專家與每一家參與談判的供應商進行談判,而部分帶有傾向性或目的性的采購人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方式誘導、影響評審專家,影響評審結果的公平、公正;加之,采購人代表在評分時往往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進行打分,無形中也增大了高價中標的可能性。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所在的政府采購中心重新修訂了競爭性談判文件,同時修改了競爭性談判的評分標準。一是加大報價分在總評分標準中的比重,將原評分標準中的報價分由45分提高到60分;二是盡可能將評分標準予以量化,以減少人為的主觀分,保證了在同等質量、相同服務前提下報價最低的供應商中標。
夯實基礎求創(chuàng)新
實施“四稿定稿”制
采購文件編制環(huán)節(jié)在整個采購項目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采購文件制作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采購活動能否順利、公平實施。采購文件編制環(huán)節(jié)表面上看是采購人與采購代理機構之間的溝通,而實際上采購人由于自身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制作技術方案時需要咨詢相關供應商,這就造成了其所提交的技術方案往往帶有某家供應商強烈的“影子”,而這樣的方案難免會包含帶有傾向性的特殊條件或隱性條款。采購代理機構工作人員由于知識面所限,有時很難發(fā)現其中的“貓膩”,而部分論證專家水平的良莠不齊更是給了投機供應商可乘之機,這種隱含問題的采購文件如果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勢必影響整個采購項目的質量。為消除這一隱患,政府采購中心應在采購文件的編制環(huán)節(jié)上再下功夫。
進一步細分采購文件是編制采購文件的前提。將采購文件內容分為制式、非制式文件兩部分。制式文件內容包括:投標方須知、政府采購合同及條款等內容,一般情況下,這部分內容變動不大,容易把握;非制式文件是指各采購項目的特殊性和惟一性,比如:采購文件中采購項目的要求,開標、評標及預中標確定等條款,不同項目有其不同要求,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把握難度較大。通過對采購文件細化,明晰采購文件的主要及次要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實行“四稿定稿制”可以全力提升采購文件質量。受理采購項目后,采購一部經辦人嚴格審核采購人提供的采購需求(重點是采購項目的非制式部分),遇有不明白的條款,應向相關政府采購專家先行咨詢,努力消除傾向性或隱性條款,形成采購文件,此為“一稿”;經辦人將“一稿”交由部長、主管主任審核,審核重點是采購文件中的非制式部分,修訂后采購文件為“二稿”;經辦人組織政府采購論證專家對“二稿”進行論證,根據專家意見,對采購文件進行再次修正,并將修改后的采購文件報部長、主管主任、主任審簽,此為“三稿”;“三稿”經綜合信息部流轉至采購二部,經開標責任人、部長雙重審核(審核重點同樣是采購項目的非制式部分)后,報主管主任、主任審核簽發(fā),形成“四稿”即定稿,交由綜合信息部發(fā)售。通過這種步步審查的“四稿定稿制”,可以將采購文件的缺陷降至最小,為采購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事實證明,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制訂科學采購流程,可以在構建內部和諧環(huán)境的基礎上,努力打造外部和諧環(huán)境,實現全面構建和諧政府采購環(huán)境的目標。(作者系河北省省級政府采購中心主任)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網 作者:侯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