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工作的實踐主要是對集中采購機構部門具體采購過程中的程序、方式等活動實施監(jiān)督考核,對于政府采購的宏觀效應、政府采購項目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等方面,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實踐中很少涉及。該如何開展政府采購績效評估?
明確績效評估目標
確定評估目標是實施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基礎。績效評估的執(zhí)行是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服務的,評估目標指明了績效評估活動的方向。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目標是為政府采購監(jiān)督管理部門、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全體職員改進績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與反饋,為采購人、供應商和社會公眾控制和監(jiān)督政府采購活動提供依據和參考系數。
確定評估對象及方案
績效評估對象是評估實施的客體,評估對象不同決定了績效評估的重點、時間和內容不同。績效評估對象的確定主要由評估的意義、要求和目標來確定。依據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意義和目標,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對象主要包括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執(zhí)行和政府采購執(zhí)行效果等三個方面。
明確績效評估的目標和對象以后,應制定具體的績效評估方案。績效評估方案包括以下內容:評估的頻率、評估的標準和方法、評估的對象和內容、評估的主體、危機應對方案以及評估結果的安排等。
設計評估調查內容
設計績效評估調查的內容處于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準備階段,是由政府采購績效評估主體設計出評估調查內容,組織績效評估對象作答。通過組織相關成員熟悉政府采購業(yè)務流程,與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對象進行評估前溝通,了解政府采購總體情況,確定績效評估重點和規(guī)模。對初步獲得的數據進行加工整理、統(tǒng)計、分析,建立初步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將評估前調查結果上報審議,最后下達評估通知書。通過評估前調查,參與各方進行了有效、持續(xù)、正式或非正式的評估溝通,為全面客觀的績效評估打下基礎。
確定評估模型
為保證績效評估工作的有效性,搜集詳細豐富、具有說服力的信息資料是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工作十分重要的階段。以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為起點,充分利用聯(lián)網審計的資料,通過觀察工作表現,搜集數據,將表現采購項目的證據、事實完整地記錄下來,做成文檔。政府采購績效評估所使用的信息資料包括:政府采購預算資金額、實際支出資金額和執(zhí)行周期,政府采購行政成本、管理費用,政府采購公開招標金額、公開招標公告發(fā)布次數、信息發(fā)布總條數,政府采購實際投訴次數、投訴受理次數等。搜集信息資料必須圍繞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目標進行,避免資料龐雜、重點主次不明。
評估模型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是績效評估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估模型和其中的權重直接影響最終的評估結論,必須慎重設計和確定。定性指標可以通過等級劃分轉換為相應分值,使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一樣通過數字結果在評估模型中反映出來。
評估實施階段
掌握相關信息后,政府采購績效評估主體就開始實施評估工作,通過檢查、測評、考核、會議等方法進行對比、分析、診斷、評估。首先,要對搜集的數據進行核實、匯總處理,然后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計算,最后根據政府采購績效評估模型的權重得出績效評估的總分。在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聽取專家咨詢機構的意見。
撰寫評估報告
績效評估報告是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工作最終成果的正式文件。通過上一階段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工作的實施,基本可以得出績效評估的結論。根據事先確定的評估標準,將評估結果分成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種類型。在提交的績效評估報告中,確認政府采購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優(yōu)、缺點。撰寫評估報告要注意報告的完整性、可理解性,內容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以及報告的一貫性和有用性。政府采購績效評估報告組成部分有:評估對象、評估委托機構和評估實施機構;績效評估信息資料的來源、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評估模型,評估結果和結論,評估建議等。
評估結果的運用
撰寫完評估報告并不意味著績效評估工作的結束,在形成評估結論和撰寫評估報告后,還需要對評估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來促進政府采購部門改進。另外,政府采購績效評估的結果也是社會公眾監(jiān)督政府采購活動的重要監(jiān)督手段。具有影響力的績效評估結果對政府采購部門來說,有重大的激勵作用和監(jiān)督作用,同時能夠為政府采購相關部門及人員改進績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與反饋。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