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源交易是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建設和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川渝兩地在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展開了哪些探索?9月25日下午,“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重慶主題采訪團走進位于兩江新區(qū)的重慶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集團,了解相關情況。
“如今,四川的市場主體,來重慶參與招投標越來越方便了。”重慶聯(lián)交所集團(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成剛向記者介紹,他們很早就和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件是川渝遠程異地評標。李成剛介紹,專家?guī)熘杏行╅T類專家資源不足,比如,四川可能設計類專家較多,重慶軌道類專家較多,在一些特殊的項目開標時,就可以相互借用專家,實現資源共享。
第二件是市場主體庫共享。市場主體在投標前需要注冊登記,川渝探索打通市場主體庫,四川的市場主體在當地注冊后,可直接到重慶投標,不需要二次注冊,降低企業(yè)成本,重慶亦然。為集成信息,推出“川渝公共資源交易共享專區(qū)”,累計發(fā)布兩地公共資源交易重大項目信息超6.5萬余條,通過專區(qū),川渝兩地已共享12.5萬家市場主體信息,實現“一地注冊,兩地共享,一地更新,兩地同步”。
第三件是CA共享。CA數字證書是市場主體參與電子招投標活動的“網上身份證”,以前由于數據標準未統(tǒng)一,市場主體在川渝兩地參與招投標需要重復辦理CA數字證書。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推出了一種新型CA,用手機掃二維碼即可,與四川實現互認,目前已在四川瀘州、南充等地交易平臺累計使用308萬次,為市場主體跨地區(qū)參與公共資源交易創(chuàng)造了便利條件。
李成剛透露,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也是全國CA互認的第一批試點單位,目前已實現和北上廣深杭的互認。隨著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的大力推動,未來有望實現一把CA走全國。
第四件是與西南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合作共建“川渝共同產權市場互聯(lián)網平臺”。作為川渝兩地產權要素交易大市場,該平臺累計掛牌項目11.6萬宗,涉及金額3031億元;累計成交項目4.1萬宗,成交金額3029.61億元。通過“渝產權”直播舉辦盤活存量資產項目專場推介會,推介市屬國企、西南聯(lián)交所、央企存量資產項目57個,涉及項目金額87.53億元。
此外,川渝兩地還共同打造“川渝碳中和服務平臺”,作為集自愿減排量合作、碳中和服務、綠色機制研究、碳市場能力建設等功能于一體的共同服務載體,為重慶銀行、重慶農商行、重慶三峽銀行開展碳中和服務,累計購買并注銷2000噸CCER+CQCER+CDCER自愿減排量,抵消各金融機構自身經營活動等量碳排放,成功打造首批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跨區(qū)域認證“碳中和銀行”,實現川渝兩地自愿減排量在碳中和領域的互認互聯(lián)互通。
來源:重慶日報